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中國工業報記者獲悉,福建省政府前不久轉發了省經貿委制定的《關于支持我省模具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福建省經貿委還在福州召開宣傳貫徹會議,福建省財政廳、科技廳、教育廳、國土廳等省直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措施》向與會人員進行了解讀。此前,福建省模具工業協會也多次召集協會會員、理事單位和會長以上成員進行宣傳貫徹動員。
福建省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模具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工業。工業要發展,模具須先行。高度重視工業發展的福建省委、省政府將模具工業置于工業發展的全局考慮,站在戰略的高度,從長遠出發,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和環境。
建模具業快速崛起
我國模具工業經過“十五”以來的快速發展,2011年模具工業產值達到1200多億元,模具出口達到30億美元,首次超過進口。廣東是模具第一大省,浙江次之,上海和江蘇的模具工業也相當發達。模具生產最為集中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約占全國模具總產值的三分之二,模具發展有力地支撐著這兩個地區工業的快速發展。
福建省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黃肖誠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福建模具工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沿海地區建立了一批相當規模的模具企業,在全國位列中游水平,常規中低端模具能滿足福建工業的需要,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模具滿足率還比較低,相當部分高檔模具依賴進口或省外制造,遠不能滿足福建制造業發展的需要。
據悉,目前福建模具企業(廠、點)約1500家,模具產值約50億元,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約300家。從模具產需情況看,中低檔模具能滿足需求,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代表的高技術含量模具自給率較低,大部分依靠進口或省外制造。塑膠模具占比最大,約占50%,沖壓模具約占29%、壓鑄模具約占14%。從產業布局來看,福廈泉沿海城市是福建省模具工業最集中的地區,其中,塑料模具和沖壓模具企業多集中在福州和廈門,運動鞋模具生產集中在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壓鑄模具多聚集在福州、福鼎、莆田等地,其它用途模具在全省有零星分布。從技術發展來看,CAD/CAM技術在規模以上企業得到普及;熱流道技術和多工位級進沖壓技術已得到較好推廣;CAE、CAPP、ERP等數字化技術已在企業中開始采用;高速加工、逆向工程、無圖生產和標準化生產已在一些重點骨干企業實施。
近兩年來,福建省模具工業發展取得令人欣喜的狀況,特別在高技術模具產品領域取得新的突破。福建宏達模具塑料廠和福建工程學院為福耀集團公司成功開發了汽車玻璃鋼化風柵成型器和汽車塑料包邊模具,全面突破了國外壟斷和專利壁壘,主要關鍵核心技術居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徹底改變了過去依賴進口的局面,該項目在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東南汽車公司擁有日立福井覆蓋件生產線,可生產車門、引擎蓋、車門框等車身覆蓋件;廈門海盛模具有限公司具有制造電視機外殼、汽車門板等大型注塑模具的能力,模具產品綜合運用了數值分析技術、氣體輔助成型技術、熱流道技術;廈門永紅電子有限公司具有制造集成電路塑封引線框架精密成形模具的能力。這些都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高檔模具。
黃肖誠告訴記者:“福建模具工業的快速發展還在于福建省模具行業已初步建立起模具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省模具技術開發基地自成立以來,圍繞著制約我省模具業技術水平提高的問題進行了諸多的共性技術研究,例如模具結構的優化設計、CAE技術的推廣應用、難成形材料沖壓成形、提高模具壽命等技術研究,在推動我省模具行業信息、資源、人才的整合與優化,以及增強模具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全省各地區也陸續建立了模具公共服務平臺。”
大力度扶持措施出臺
福建省經貿委裝備工業處調研員翁強詳細地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解讀了《措施》內容。
翁強表示,《措施》出臺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動產業集聚示范區建設,引導以商品模具生產為主的企業和模具配套服務企業集聚發展,形成以骨干企業為主導、中小模具企業分工合作、產業鏈各環節協同配合、集群式發展的模式。重點支持福州青口東臺工業區和廈門集美建設模具集聚示范區,到2015年建成集研發設計、技術培訓、精密制造、配套輔助等功能為一體,30家以上骨干企業落戶的生產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措施》明確規定,支持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加速推動3D打印技術(快速成型技術)在模具制造業的推廣應用。鼓勵發展用于電子、汽車配套領域的大型精密塑料模具、多工位級進模具,汽車車身覆蓋件及車門、門框等沖壓模具,以及用于輕工、機械精密零件的鎂合金壓鑄件模具等中高檔模具產品。將行業性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開發項目,優先列入有關技術創新或科技開發計劃給予重點支持;對示范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給予8%(省5%、設區市3%)的銀行貸款貼息或購置技術設備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企業抱團集中采購專業軟件(包括軟件升級更新),由省軟件產業專項資金給予不高于實際技術交易額30%的補貼;同時鼓勵企業建立標準化數據庫,參與國際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措施》鼓勵材料供應商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推動模具制造環節專業化供應能力建設,建立適應行業發展的模具材料(包括模具標準件、量具、刀具)供應渠道,鼓勵材料供應商同時開展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專業化配套服務。對模具材料年銷售額(含熱處理)達1000萬元以上的專業供應商(本省工商注冊)給予每年30萬元獎勵,達3000萬元以上的獎勵50萬元。
在《措施》中,福建省明確規定將對模具工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落實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符合條件的創業投資企業可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進口符合條件的科技開發用品予以免征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以及對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實行稅收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
2013~2015年,對福建省模具生產企業,以企業上年度為基數,按新增地方級“三稅”(主要指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不低于50%獎勵給企業,由企業所在地縣(市、區)財政負責兌付,涉及省級、設區市級集中一定比例的,按獎勵金額同比例返還給縣(市、區);享受上述獎勵政策的企業由省模具行業協會組織認定,省經貿委會同省財政廳審查。將模具示范區用地統一納入總體規劃,優先保障模具示范區用地指標,具體項目用地按實際需求分批次報批;所在地政府要根據準入條件優選企業入區,對符合條件的入區企業給予土地價格優惠。
企業反響熱烈積極
《措施》的出臺,引起了福建省模具工業界的巨大反響,企業家紛紛表示,福建模具工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福建工業必將走向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福建省模具工業協會會長王榕慧告訴記者,《措施》的出臺令人感覺到模具行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這次省政府制定的措施比較具體,可操作性強。
企業家紛紛表示,模具是制造業中極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基礎工藝裝備,它既是高新技術載體,又是高新技術產品。模具生產制品具有高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較高精度和復雜程度的特點。模具是制造業的效益放大器,利用模具生產的產品價值往往是模具自身價值的幾十倍到上百倍,因此模具在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福州藍卡潞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乃建告訴記者:“模具對工業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我想,這個政策的出臺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單是服務于模具業本身,更重要的是服務于其他工業企業。如果技術水平上去了,模具業是很有前途的。對我來說,我將專注于模具業。”
專家表示,模具一般都是單件定制生產的,模具企業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多為中小企業。模具企業具有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均衡生產和企業管理難度大、對特定用戶依賴性大、增值稅負重、企業資金積累慢以及投資回收期長等許多特點。模具企業發展適于“小而精、小而專、小而特”。模具行業發展適合于集聚生產和集群式發展,以建立較強的協作配套體系。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華告訴記者,加快發展福建模具工業,必須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以市場為導向,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表示,如果模具行業都發展不起來,那么其它行業的支撐就成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福建各地要大力支持模具集聚區的發展,完善區域配套服務功能,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網絡建設,提高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能力和水平。模具行業協會要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加強技術交流推廣、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牽頭軟件集中采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為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作出福建模具業應有的貢獻。
記者手記
眾所周知,我國的模具工業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工業生產更加需要高質量、寬領域、多品種的模具。
福建省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注重于“一業一策”,從去年開始,相繼出臺了發展電機和發展船舶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已經見效。今年伊始,又出臺了發展模具行業的措施。模具業發展措施的出臺,使福建模具業人士認清了福建省的模具產業形勢、現狀和發展趨勢。
福建模具業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模具產業在創新型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基礎、更重要的作用。《措施》的貫徹落實將對福建的模具產業進行合理布局、統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措施》鼓勵發揮傳統優勢模具產業,培育高端新型模具產業,積極支持與先進省份和我國臺灣地區對接和技術引進合作,可以預見這些舉措都將加快福建模具業的科學、快速發展,從而推進我國模具工業的高效健康發展。
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