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農科院獲悉,2013年該院共申請發明專利68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9項,在省屬科研院所中均排名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戶。29項授權發明專利中不少已成功推廣應用,在服務“三農”中產生了數十億元的經濟效益。
植保所研發的農作物全新施藥技術——熱霧技術,獲得4項授權發明專利。采用該技術,十多公斤重的一箱藥可噴施十幾畝以上的面積,十來分鐘即可噴完,其有效噴幅約25米,不到一分鐘就可解決一畝地的作業任務。去年就推廣使用300余萬畝,今年又推廣800余萬畝。按每畝可節約用工8元至10元、節約農藥及動力3元至5元、減少病蟲害危害損失80余元計算,可節本增效約10億元。
水產所的發明專利“甲魚低碳生態養殖系統”,在我省10個市、縣的35個鄉鎮累計示范推廣溫室面積80萬平方米,外塘生態養殖面積24.5萬畝,累計新增優質商品鱉2.5萬噸,新增總產值22.79億元。
水稻所的發明專利“分子標記技術在快速鑒定雜交稻種真偽和純度方面的應用”,在杜絕不合格種子進入市場及田間,保障雜交水稻的增產方面大顯身手。該專利技術去年被國內外400余家雜交稻種子企業廣泛應用,累計檢出不合格樣品5792份,涉及不合格種子5390多萬公斤,按農業行業通用計損標準(純度每下降1%,畝減產4公斤)計算,為農民避免經濟損失逾30億元。
“十二五”以來,省農科院在加快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同時,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發展戰略,鼓勵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申報專利,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大幅增長,僅去年一年獲授權發明專利的數量就超過“十一五”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