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想到,有一天,能源能像普通商品一樣在互聯網上實現公開交易,進而形成一個龐大的能源共享網絡——能源互聯網;更有人把2015年看作能源互聯網的元年,這一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興起,能源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讓人拭目以待。
● 能源互聯網指的是能源流和信息流在整個電力產業鏈上的自由交換和共享,由物理層、通信層、數據層、應用層、生態圈構成。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大規模使用使得能源互聯這一趨勢開始變為現實,新電改背景下“互聯網+”時代即將席卷而來,隨之改變的還有傳統電力設備和電力通信網絡。
在日前由《能源》雜志社主辦的2015中國能源互聯網高峰論壇上,與會的企業界大佬、行業專家紛紛為能源互聯網的今天和明天拆招解惑。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表示,發展能源互聯網已成必然趨勢,為此必須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創新電力監管方式,將電力監管機構的收益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實際聯網情況掛鉤。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直言,由于遭遇到傳統能源行業的阻力,我們要謹慎看待能源互聯網革命,破題能源互聯網發展,除了需要機制創新、基礎設施升級之外,還依賴能源流傳輸等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能源轉型呼喚互聯網
吳吟表示,現階段我國能源發展面臨大氣污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硬約束,迫使我國能源發展必須轉型。一方面,能源利用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約70%的煙塵、60%的氮氧化物、90%的二氧化硫排放是因為粗放利用煤炭造成的,而粗顆粒物(PM10)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我國大氣污染已經從燃煤煙塵型轉向以臭氧和細顆粒物為特征的復合型污染。
“打好霧霾源頭治理攻堅戰,能源領域是主戰場。”吳吟表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了明確要求。
另一方面,我國是易受氣候變暖不良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測算,能源領域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經濟合作組織國家(OECD)成員國排放量的82%,約占非OECD國家排放量的59%。去年中美就攜手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共識,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家和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必須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在我國能源發展必須轉型的關口,互聯網的發展正如火如荼,它不斷顛覆著產業的固有發展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模式,并且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升級的不竭動力。據有關資料統計,2013年我國互聯網經濟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51%,對GDP的貢獻率為7%。從衣食住行到金融資本,互聯網不僅改造了傳統服務業,還不斷滲透到工業細分領域,激活傳統工業和大宗商品市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持續深入的互聯網跨界融合。在此背景下,能源轉型升級更需要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當互聯網遇上能源,又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吳吟看來,發展互聯網能源已成必然趨勢。“顧名思義,互聯網能源即把互聯網技術與眾多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能源共享網絡,企業、個人等不同的社會單元在工廠、辦公室或者家中生產和消費能源,多余的能源可通過網絡與他人分享。”吳吟表示,這就像我們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則認為,化石能源的恐龍時代正接近尾聲。在世界500強的前12名中,有9家屬于傳統能源、電力企業,這9家企業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總和為3.2萬億美元。
“未來的能源體系將呈現毛細網絡化、雙向通信、需求順從生產等三大特征,這就需要能源互聯網。”張雷表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智慧且不斷演進的生命體,它將創造巨大的價值,使得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效率大幅提升,有助于形成一個巨大的能源資產交易市場,實現能源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新能源將統治世界”
對于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主要載體,業界普遍認為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將擔此重任。
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發展潛力巨大。世界能源理事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全球百分之一尚未利用的土地用于太陽能開發,可獲得三倍以上的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哈佛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究結構表明,只要政府提高補貼和改善輸電網絡,2030年僅風電就可滿足中國所有電力需求。并且,自2006年以來,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年均增長近70%;2009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年均增長近4倍。
“可再生能源將統治整個能源世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2050年全球各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超過80%。”張雷直言。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錦標同樣認為,能源互聯網將推進新能源快速發展。新能源互聯網,就是在現有能源供給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新能源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大量分布式能量的采集、轉換、輸送、調配、儲存、交易和使用等裝置與互聯網耦合起來,通過智能化管理,實現能量和信息的雙向對等交換和共享的網絡。
“未來家庭能源管理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基本單元,既有能源消費、也有能源生產,能源通過互聯網實現實時控制和實時交易。”呂錦標表示,而能源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最終走向消費端,例如智能家庭、智慧社區、電動汽車、家庭能源管理等。走入消費端的能源互聯網將具備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
談及新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路徑,呂錦標認為,當務之急是將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然后將建筑物轉化為微型發電網、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最終實現成千上萬的建筑物能源聯網共享。
加快電改迫在眉睫
在李俊峰的眼中,能源互聯網是一場革命,它通過能源交易的透明化,進而打破能源壟斷局面。“以石油為例,實際上80%以上的石油生產成本不到10美元,中東地區甚至只有3~5美元,而近年來全球石油平均價格高達22美元。”李俊峰表示,而能源互聯網可以有效打破這種壟斷格局,人們將可以使用更加廉價的石油能源。
與此同時,能源互聯網還能夠推進能源金融改革,實現財富的均衡。“與石油資源被少數人控制并形成寡頭壟斷不同,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交易既可以由大公司從事,也可以在一家一戶變為現實,比如寧夏、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就可以借助光伏創造財富,解決就業問題。”李俊峰說。
盡管前景可期,但目前我國能源互聯網發展仍然面臨法律、機制和政策三大障礙。首先,《電力法》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目前電網企業營業區范圍越來越大,而供電營業機構卻越來越少;其次,電網企業通過買電賣電賺取差價,但分布式能源發展將影響電網企業盈利;此外,《可再生能源法》確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由于缺乏具體實施辦法和技術支撐體系,難以落實。
吳吟建議,加快能源互聯網發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迫在眉睫。一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制定《能源法》,修訂《電力法》、《可再生能源法》,明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發展目標和問責規定。二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將配售電職能與電網輸電職能分開,國家管制輸電價格,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三是完善相關制度政策,調動電網企業輸送可再生、分布式能源電力的積極性;四是創新電力監管方式,將電力監管機構的收益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實際聯網情況掛鉤。
“我國新能源、互聯網發展均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輪能源變革中處于有利地位。”吳吟呼吁,機遇稍縱即逝,能源行業要自覺承擔起歷史重托,鞏固和擴大我國在新能源和互聯網領域已經形成的優勢,化解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硬約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