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100年中,中國的制造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年前,生產為流水線式,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中國的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30年前,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推動了工業自動化的全面發展,由此進入產能過剩時代;如今,技術和產業的變革仍在加速推進中,業界普遍預期“智能制造”和“大規模定制化”將改變全球制造業的格局。
其實,“智能制造”只是一種技術表現形式,“定制化”只是一種工業運行手段,相關變化還不夠徹底,或者說還不能準確描述未來制造業的變革方向。
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寧認為,當今這場新工業革命,如同當年電力對工業的改變,云計算和大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電力,我們處在非常激動人心的產業大變革時期,這三種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制造業如果能抓住這場變革的機遇,將獲得更好的競爭力。
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新興技術將塑造一種新的工業形態——云工廠,必將使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迎來新的發展前景。“云工廠”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工業新概念,而是歷次工業革命的最新延續。
當今世界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創新應用,都是基于互聯網而來的,和百年前電力對整個制造業的變革一樣,歷史上最早的“工業云”其實就是電網。
過去,工廠在批量制造產品之前,首先要建自己的發電機房,甚至是電站,每個工業企業要買發電機。后來隨著公共電網出現,企業無非多安裝幾個插座,插上就可以用電了。從發電機時代到電網時代,一個公共網絡(云端)出現以后,工廠(終端)徹底擺脫電力不足或用電成本過高的束縛,開始大膽創新。于是,“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誕生了。
“流水線”生產方式是由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開創的,福特精心設計一個非常完整的流程,然后把它分解成很多步驟予以標準化,再去找一堆沒有受過太多訓練的人,每個人只要把一個動作學好,很多人的標準化動作能夠連接起來,“流水線”就建成了。
標準化工作流程使“流水線”生產方式得以高效運行,這是電網時代的最重要創新。借助標準化和規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藝和經驗被融入工作流程中,被顯性化了,可以供其他人學習和仿效。好的流程是很多聰明人智慧融合的結果。企業的人員總是在流動,只有流程可以保證企業的長治久安。流程可以幫助制定好的游戲規則,避開人治的陷阱。
流水線上,人工制造產品并不能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高度精確,人總有惰性、總有疏忽,所以總會導致比較高的次品率。而工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大量使用機器替代人工,機器不會偷懶,能夠大大提高制造業的效率和良品率。
隨著近幾十年來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度應用,工業企業的生產形態發生了新的改變。現今,工業企業通常會分為兩大部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業務部門,前者通過MES(制造執行系統)管理,后者通過ERP(管理信息系統)來管理。ERP傾向于財務信息的管理,而MES傾向于生產過程的控制。ERP主要用于連接客戶,包括客戶需要生產多少產品、哪天下單、哪天要貨等;而MES主要負責監控和管理生產這些產品的每一個步驟和工序如何實現。
在國內一些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工廠車間里,各個生產設備之間、生產設備和控制器之間,都已基本實現連通。整個工廠里面都已經通過MES連通起來,而業務部門全部通過ERP連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