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純電動車產量大漲,國家電網陸續開展多次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招標,以及特斯拉將在浙江、武漢多地建充電站等利好消息不斷浮出水面,國內充電設備產業進入大規模布局期。但業內人士也提醒,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距離大規模應用尚很遠,恐怕仍要經歷漫長的市場培育期。
“今年還是密集投入期,最快2-3年后產業才能進入收獲期。中外合作的趨勢應該加強,未來在充電設備標準方面也需要有自己的話語權。”上海新能源汽車示范基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特斯拉透露,將與競爭對手日產汽車和寶馬合作,拓展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特斯拉中國內部人士透露,公司與日產汽車和寶馬汽車可能共同建設超級充電站網絡,并一起設定汽車充電的標準。在國內市場,特斯拉也在多地建設超級充電站,為深耕市場“續航”。
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770輛,同比增長98.32%。其中,生產純電動乘用車1851輛,同比增長176.68%。銷量方面比較穩定,其中,上海的銷量數據更“搶眼”,當月上海地區(上牌)純電動車銷量為400輛,去年全年的銷量為500輛,增幅迅猛超出市場預期。
此外,明年京港澳高速公路將全線建成智能充電服務區,屆時電動汽車可從北京開到香港。這一消息也令市場對充電設備重燃激情。萬馬股份、奧特迅、許繼電氣、科士達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在不斷加大對充電設備產業的投入。
然而,在產業投資界人士看來,充電站和充電樁的入門門檻不高,企業紛紛進入,競爭激烈,利潤不會太高。“去年一年中國新能源轎車銷量不到萬輛,距離大規模應用尚很遠,如果民營資本貿然進入,恐怕要經歷漫長的市場培育期。”該人士認為。
上海的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電動車充電業務的發展受國家政策、用戶需求、電池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以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較強的深圳市政府為例,純電動汽車主要用在出租車及公交大巴車領域,雖然今年市場銷量增長顯著,但距離大規模應用尚需時日,充電站作為行業發展必須形成規模化建設的態勢,才能漸入回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