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市場需求大
越來越多的技術集成型“中國制造”在市場上很有吸引力,受到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歡迎。有關報告分析,經過多年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中國制造的能力和生產質量已具有很大優勢,在一些高度精密的零部件制造方面已達到很高水平。汽車、船舶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成為新的出口增長力量就是明證。
據報道,英國首相卡梅倫去年訪華在會晤李克強和上海演講時兩次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在英國的高鐵項目投資”,并期待乘坐中國高鐵。
今年3月,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與法國電力公司總裁普格里奧在巴黎簽署了關于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工業合作協議和關于核能領域研發、設計、采購及運維合作協議。此舉開啟了中法核電合作新模式,是首次在第三國共同開發核電項目。
非洲和拉美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資金和產品有更強烈的需求。白明說,非洲經濟發展比較穩,拉美國家經濟前一段滑坡后,現在也基本穩定,這些國家基礎設施落后,需要中國的技術、資金和設備。據悉,中國北車已經組建了南非公司,并計劃在南非德班建設生產基地,為拓展南非鐵路裝備市場和經營提供條件。
裝備技術出海促進雙贏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更多地借助參與國際分工獲得自己的發展機會,如今,中國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都今非昔比,裝備和技術出海對中國和世界各國而言,都是一件互利互惠雙贏的好事。白明指出,中國的裝備和技術出口他國,有助當地經濟的發展。以歐美為主導的國際產業分工在金融危機后出現斷點,這使中國有機會獲得相對公平的起跑點。現在,中國也在為世界各國創造機會。
據了解,非洲、拉美等地對中國輕工產品和機電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的設備和技術普遍適應它們的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比,中國投資更適合當地情況。
而中國將裝備、技術、投資輸出去同時,也有利于國內經濟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由于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在全球具有一定技術、裝備、規模優勢,可以積極推動優勢企業進行海外轉移。從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產業實際情況看,傳統過剩行業中的紡織、鞋帽、汽車和機械行業以及風電設備、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業,都具有較強的海外轉移可能性。